
何登科
產業項目的發展好與壞、快與慢,離不開當地的營商環境。招商戰場上,搶項目如火如荼,大后方優化營商環境,做好項目進門的后半篇文章。
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系,至少應該由城市基礎、綜合交通、產業平臺三個“硬環境”和政務服務、金融生態、人才創新和平安法治四個“軟環境”構成。就好比抓回來一只好雞,不給吃食,不給建好窩,再好的雞也不會下蛋,甚至抓回的雞也會跑走。營商環境,就是產業項目的發展環境。前些年,我區優化營商環境,更加注重“硬環境”,城市基礎和交通道路等硬件設施的完善,也確實成為我區一個優勢,現在“最多跑一次”的改革,深化“放管服”等政策的落地,使我區“軟環境”也在不斷優化。
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,離不開產業項目方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和諧溝通、互相尊重。近日,對口聯系的一個產業項目因未辦證施工而被市政部門執法處置,并要求停止施工,項目方尋求幫助。通過協調,市政部門同意項目“容缺”施工,項目可以邊施工邊辦理手續。可一星期后,項目方又被勒令停止施工。原來,項目方以為得到“特別照顧”,證照不如期辦理,施工不文明,導致處罰。我們旋即組織協調,最終問題得到相應解決。從此事來看,政府職能部門的規章制度重要,項目進度也重要,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,是項目落地好、進展順的底線。
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,政法單位要積極投入到優化營商環境中來,堅持司法公正,依法懲處侵權行為,對錯案冤案有錯必糾,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抓手,狠抓強買強賣擾亂市場秩序行為,不斷提高企業獲得感,為株洲新區優化營商環境注入動力。
責編:鐘睿怡
初審:于芳 二審:于芳 終審:于芳
下載APP
分享到